在2009書展中,我曾答應一名網友講一個新話題, 今日原本應該正打算把這篇文章放上網,但是當我坐在家中時突然想起一些東西,不如先放上網和大家討論。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我和一名英國的網友討論建築、blog的問題,現在大家都同樣需要面對經濟下滑的問題,討論如何在風浪中站得住腳,一談便是3個小時。我和他一時討論那位大師如何出盡風頭,一時討論那些新晉則師如何打出他們的一天,總之話題總是離不開是如何力爭上遊,更上一層樓。
這亦突然令我回想起在第一場電車遊之後和兩名網友討論進修的問題,我當時給予他們的回應是:「我不會鼓勵你讀建築,但我亦不會反對你讀建築,因為如果入行之後,便需要很大的熱誠來堅持,否則是一件很大的拆磨。」
這一刻頓時我發現原來「離開是很容易,留下來才是困難」,因為如果當你決定入行的話,便需要有無比熱誠繼續下去,務求更上一層樓。除非你是一個甘於平凡,只求收工的一個人,工作對你來說只是為你帶來生活上的需要。這種生活方式亦不無道理,我有些朋友工作的目的,其實只是希望找到足夠的資金讓他可以每年外遊兩次。對這些人來說,工作上的好與壞亦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收入能夠解決他生活上的需要。人當然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只要是你自己選擇的路的話,便隨心去吧!
但是如果要揚名立萬,名流清史的話又如何是好呢? 記起1997年左右,香港突然之間出現很多葡撻專門店,一時間香港突然吹起一陣葡撻風,市民排隊買葡撻。這風潮一舜間地爆發,一舜間地消沉,風潮維持了不足兩年便消失於天地之間,現在如要購買葡撻,都只能在個別的店鋪才可以買到,總未能成為市民慣常食品之一。
反觀蛋撻,一早已成為了市民大眾生活的一部份,在香港差不多每一間餅店都有蛋撻發售。每論市道好與壞,天氣熱定寒,蛋撻總會有一定的銷路。任何一種產品要做到細水長流,長久地得到客戶的垂青,就必須要以高質素來留著客戶,把客戶一點一滴地儲下來,而且必須經過無數的風浪和考驗,背後自然是需要極大的熱誠來支持。
今年書展出現了一個寫真集的熱潮,亦如葡撻一樣舜間地爆發,但是書展的一角永遠是有明河社發售金庸先生的名著,雖然今年銷情未必如寫真集般高,但是每年書展都有人購買金庸先生的名著。儘管出版了數十年後,金庸巨著亦得到新一代讀者的支持,而香港差不多每個圖書館都有金庸先生的名著。金庸巨著已如蛋撻一樣成為市民生活上的一部份,永遠都有他的新支持者。但是金庸先生並不是一開始便一帆風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神鵰俠侶》等著作都原是在報紙副刊上出版,後來才結集成書,隨後才一紙風行,洛陽紙貴。之後,才慢慢改編為電視、電影、漫畫、電腦遊戲等不同媒界的產品,客戶都是一個一個慢慢儲起來。
要成為大師、要成為經典,絕非易事,但是並不是絕無可能。到底是如何做到蛋撻,而非葡撻?實在沒有一個方程式,亦可能是形勢使然。但是總之都是靠無限的熱誠來堅持,不過熱誠可以在那裡找到呢? 我不知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