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可能是中國人最討厭的日本建築物—靖國神社

Writer's picture: Simon HuiSimon Hui









敝專欄都曾經介紹過很多歐洲不同地方的建築物,今日開始介紹一下日本的建築物,第一次就為大家帶來一座影響了中日兩國人民深遠的建築物—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這名詞對每一個人中國人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處是供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文:太平洋戰爭)中以東條英機為首十四位被遠東國際法庭被判有罪的甲級戰犯和2000多名乙、丙級戰犯。除此之外,還供奉戊辰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義和團八國聯軍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246萬逝世的軍人。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千代田區九段北,離東京武道2分鐘的路程亦與日本天皇的皇宮十分近。靖國神社佔地約9萬9千平方米,主要分為三座牌樓和三座大殿。日本神社的大門叫「鳥居」,類似於中國的牌樓,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視它為一種「門」。

第一牌樓前有兩對石獅子(日語叫“狛犬”),其中一對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從朝鮮搶來的戰利品。第一牌樓後的正中是日本陸軍創立者大村益次郎的銅像,第二牌樓後是神門,第三牌樓旁邊有“書信揭示板”,展示奔赴戰場將士的遺書等,第三牌樓之後是建於1901年的拜殿,是參拜本殿前的預拜場所,拜殿之後是建於1872的本殿。本殿內奉有明治維新以來爲國獻身烈士的牌位,本殿之後是靈璽簿奉安殿,放置有祭神(烈士)姓名的靈璽簿2000餘冊。在“三牌三殿”的主建築群右側,建有靖國會館和遊就館即軍事博物館。

靖國神社建在1869年8月6日,目的是為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所以全日本的神社中只有靖國神社是由軍部負責,其餘都是由內務省負責,直至二戰後日本修憲,靖國神社才改為獨立宗教團體,因此和戰爭關系密切。


靖國神社一直是軍國主意的象徵,但同時是代表了對日本天皇效忠的象徵,在二戰前日本天皇會每年參拜神社直至甲級戰犯遷入為止。在二戰前,任何人為天皇而死是有無尚的光榮的,連神風特擊隊的父母也因兒子為天皇而死感到高興。因此,當日本裕仁通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藉大氣電波向全國人民宣佈日本戰敗(史稱玉音放送)的一刻,很多人都向收音機前鞠躬,因為能聽到天皇的聲音是無尚的榮耀。所以政治家往往藉著利用日本天皇而出現的龐大向心力來更加自己的權力,亦間接使靖國神社至今仍有超然地位。


靖國神社空地內的櫻花是帶有特別的意義,它代表了舉世知名的神風特擊隊,他們舉行出發儀式的地方就是靖國神社。神社內的櫻花樹就代表不同的犧牲了的神風特擊隊員,所以樹上都掛有他們的名牌,因為二戰前的日本人認為神風特擊隊的死就有如櫻花般舜間燦爛。由於這處的櫻花是帶有這種特別的意義,再者靖國神社原稱為「東京招魂社」,往往使人感到這處特別感到陰沉,陰風陣陣,雖然事隔多年筆者亦深深地記得這處的感覺。


靖國神社在現代的意義就只是日本政治左、右翼的競技場所,因為每逢一些重要節日如8月6日和9日原爆紀念日,8月15日終戰紀念日等,靖國神社都有左、右翼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右翼分子和退役軍人會穿上軍服,進行紀念戰友和親人等活動,而日本首相亦會定期參拜神社,最經典的一次是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在終戰紀念日第六次以首相身份參拜神社,小泉是繼中曾根康弘之後唯一個首相在重要紀念日參拜神社。但是在前一個晚上就有約2000群眾在靖國神社舉行反靖國神社燭光晚會,燭光圖形是「YASUKUNI NO」意思是 「不需要靖國」可見因靖國神社而起的紛爭就算在日本國內仍是沒完沒了的。


儘管靖國神社在中、日政治世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一般日本平民來說是完全意義的建築物。因為筆者的太太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曾在東京生活8年,太太外家的各成員都未曾到神社處參拜,連東條英機的後人都未曾在此處參拜。因為東條英機的孫兒曾在香港工作,我太太和他碰面了數次,他說他們家族的成員現在都已沒有從政,過著平凡的生活,參拜「東條英機」的活動都是家中進行,靖國神社對他們同樣是豪無意義的,只是政治家招集勢力的地方。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