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都有一段時間沒有寫美國的建築物,今日便為大家帶來一座平平淡淡的建築—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new york.
這一座建物由日本著名建築師— 妹鳥和世和西沢立衛(SANAA) 所設計的,他們的設計理念是很簡單,因為當地的建築法例在首數層之後的空間需要作出退台以滿足街道遮陽面積的要求,因此當地的大廈大都會在第三至四層以下為一個大平台,而三至四層的層數為較細的大廈。由於這一條法例,雖然令到街道兩邊的倒影,但是令到街道建築物的建築外貌都變得一致,沿街的景觀都幾得單一化。因此,SANAA 團隊務求打破這個常規便嘗試在這座7 層高的大廈作出新嘗試,務求創造出一個新大廈外型。
SANAA 的團隊雖然都是把大廈設計成四四方方的外形,但是亦希望把大廈以不同層次的方式來退台,首先是在第二層開始退了一部份,然後在三層再退一部份,但在第四、第五層開始不但退台更往左邊移一點,在第六層和第七層當然再進一步退台但又移回中間。所以,整座大廈便好像一個積木一層一層堆砌起來,並不如其它大廈一樣單一地在某一層處退台,令這大廈變成這條街道路地標。
這樣的一個概念並不復雜,而且用了簡單的手法來處理規範的問題,令到大廈的設計不會因為規範而失去了創意的元素。其實這一點很值得亞州的建築師學 習,因為香港、新加坡、中國的建築法例是相比其它歐美國家嚴緊,而中國的建築法例更可以說是世界中最復雜亦最嚴緊的國家之一, 因此有很多同業都抱怨建築設計空間往往受到法規的限制而收窄。這個SANAA 的設計不單證明了條例是死的,設計是生的,一個建築設計不會建築規範而被謀殺,相反可能成為建築設計意念的觸發點。
這一篇文章為何會名命為「像白面包一樣的建築」,而不是「像積木一樣的建築」,這博物館雖然是一層一層堆砌起來的建築,但是我認為這建築物優美之處並不是其外形,而是其平淡的外觀,這座大廈雖然與四周的建築物不同,但是以奇形怪狀、大紅大綠來作突圍。相反這個淡而無味的外觀雖然如四周的建築物不同,但是很容易被人接受,情況就可以好像意粉堆中的白面包一樣。白面包雖然與意粉不同,但是都可以每天都吃,而一些奇形怪狀、大紅大綠就有如龍蝦大餐一樣,雖然別具特色,但是偶然一次便會覺得特別,如果每天都吃龍蝦大餐則會使人受不了。
建築其實亦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整條街道都是一些奇形怪狀的建築物,則有如迪士尼樂園一樣,可能會過了一點火位。試想一下,有誰會喜歡生活在迪士尼樂園一樣的社區呢? 偶然參觀一次迪士尼樂園便夠了。
建築師如果要突出自己的設計,是否又一定要以「標奇立異」的手法來設計呢?可否如SANAA 的設計在意粉堆中設立如白面包一樣的建築,不單可以讓人接受,而且又可以突圍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