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imon Hui

令人又愛又恨的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在2005年,筆者當時在北京工作,當時北京為了迎接京奧,全個北京都大興土木,一舜間京城來了一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眾多的項目之中,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可以算是最受評擊的一座建築物之一。

結構安全問題

記得當年參與這項目的工程師和建築師曾對筆者說,他們是相當驚慌地接受這項目。表面上這項目的設計理念很簡單,只是一個巨大的金屬外殼包含了演奏廳、歌劇院和戲劇院等表演場地。設計的特點是主入口在水池之下,所以觀眾需通過水池下的行人隧道才進入劇院。表面上防水的問題將會是這項目的最大挑戰,但實情是結構的問題。

2005年,巴黎戴高樂機場的屋頂倒塌下來時,而大劇院同樣採用戴高樂機場類同的結構模式,兩個項目都是由法國的建築師—Paul Andreu設計的,所以大家開始懷疑國家大劇院的安全程度。事故之後,中方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當然不能輕信Paul Andreu的偏面之辭,因為萬一發生任何專業失當的情況,他們需要負上所有的法律責任,而Paul Andreu因為不是中國註冊建築師的關係,所以無需為任何事故負責。無奈地此方案是由江澤民主席親自挑選的,而且傳聞更是江主席特意為好友—宋祖英而建的,所以一眾工程師只好硬著頭皮地做下去。

為確保安全,劇院屋頂的負重設計比原先的計算提高了30%,所有接合點都需通過X光檢測,才進行下一步工序。由於屋頂組件彎彎曲曲,所以每塊金屬板全都需要由電腦精確計算及設計,所以劇院的做價是達27億人民幣的天價。

清潔問題

雖然解決了結構安全的問題,但是這麼大的屋頂如何清潔呢? 儘管中國人力無限,但清潔費將是個無底洞。為了減少清洗的次數,屋頂使用了鈦金屬作為外殼的材料,因為鈦金屬不會容易沾到塵埃,所以被稱為自動清洗的物料,但極度昂貴,筆者估計單是屋頂的做價便接近5億。

但是北京的沙塵暴非同小可,始終都需要工人定期清洗,但是劇院內是沒有樓梯讓工人步行至屋頂,所以清潔工人便需要如「特工隊」一樣用鋼纜吊在屋頂之上來清潔外殼,過程絕不簡單,所費不菲。


防水和結冰問題

國家大劇院主入口上是在大水池下,而且隧道的頂部是玻璃做的,這樣可以讓陽光通過水池才進入隧道之內,但防水問題如何解決?

為了增強防水的措施,國家大劇院放棄了常用的木板,而選用鋼模來作混凝土模架,因為木板硬度不夠,而且會吸收混凝土的水份,影響凝固效果,這樣便可以減少混凝土的誤差,但成本便增加了數十倍。主入口天窗的玻璃,都是經過訂做而且由工程師親自驗收,玻璃間的防水膠也經過多次的測試。工程師當然亦仔細監察所有施工程序,確保防水方面的工夫做得足夠。

另外,國家大劇院的四周有21個小水池,但北京的冬天很寒冷,當水池結冰後可能會對四周的結構安全做成影響。解決方法是每個小水池都放有發熱線,每當氣溫下降至冰點以下,發熱線便發揮作用,確保水池溫度在冰點之上,用電量當然可觀的。

由於國家大劇院有這樣多的爭議點,所以曾有150名的建築界人士和知識份子聯署向國家領導人提出反對興建這劇院。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中國的知識份子極少會與國家領導人對著幹,他們反對的原因是抗議這劇院破壞北京核心範圍中俄式的建築風格,認為這劇院將會是國際的大笑話。

雖然劇院在工程上的問題完全解決了,但是在北京市民心中這個龐形大物始終與四周環境難以配合,所以很多北京人稱這劇院遠看像墳墓,近看像太空人飛船,始終劣評如潮。

大家又意下如何呢?


圖片註腳:


Theatre1. jpg: 從故宮景山遠觀國家大劇院

Theatre2. jpg: 國家大劇院水池下的主入口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