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imon Hui

《信報—建築思話》可否更有效地運用各種場館呢?

Updated: Jan 18


信報—建築思話
信報—建築思話

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體育館、劇場、或多用途場館,但是很多大型場館每年只會舉辦少量的體育比賽,其餘的時間都是長期空置,就算是英超足球會的主場館每年都只會有數十場比賽,其餘的時間大都只會開放讓旅客去參觀。部份場館由於維修費高昂的情況下,導致一些場館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

不過,有一些場館執能夠善用它的地理優勢和各種先天條件管理上的優越條件,而導致這個場館不單止長期高朋滿座,長年座無虛席的情況出現,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在紐約的麥迪遜廣場。

 

 

在紐約曼克頓的麥迪遜廣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多用途體育館之一,它的面積不大,最高只可以容納接近二萬個座位。它始建於1968年,從外觀上這個硬件其實一點也不吸引特別,而建築物主體都有點兒殘舊,內裏的設施近年經過大翻身之後才有一點兒改善。假若只考慮整個場館的設施,它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它多年來都有超過數百場活動在此處舉行,絕對可以算是全球最多活動舉行的場館之一。

 

麥迪遜廣場能夠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體育館之一,他不單是NBA球隊紐約人的主場館,亦是WNBA球隊New York Liberty的主場,同樣也是冰球隊New York Rangers的主場,亦經常舉辦不同的世界級的拳擊比賽和室內單車比賽,所以每年都必定有大量的大型體育比賽在此處舉行,再加上當地居民對這些球隊都是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就算主場球隊在今季表現不佳,球迷仍然會熱切地去支持主隊在麥迪遜廣場的球賽。

 

再者,由於麥迪遜廣場的地點優越,位於第34街,與紐約時代廣場相當接近,因此亦吸引了很多大型的音樂、商業和宗教活動在此處舉行。甚至,每逢總統選舉和相關的大型政黨活動都會在此處舉行,因此場地使用率極高,甚至需要在一天之內需要舉行兩種極度不同的活動體育比賽。

 

儘管一個體育館的設計是多用途設計的,但各類型活動都有對場地都有不同的要求,冰球比賽與籃球比賽的場地要求絕對是完全不同,一個場館又怎可能在一天之內「大變身」呢?

 

麥迪遜廣場的管理是異常有效和敏捷的,球場的地面大部份時間是冰面的,所以只要拿走保護層便能夠進行冰球比賽。每當NBA球賽或其他大型演唱會活動,便會在冰面上鋪上保溫板和木地板來進行籃球比賽,連帶球場裝飾、保護裝置、臨時座位的編佈、燈光、音響、計分板都會一併來修改,不同的比賽/活動都會通過這種方式來調整。

 

這種「大變身」的行動可以在數小時內完成,因此麥迪遜廣場可以在中午時進行冰球比賽,晚間便進行籃球比賽或拳擊比賽。由於這個場館管理妥善,所以長期都大受不同的球迷和商家支持,令到此球場的商業價值大幅提高,甚至吸引到大銀行家— Morgan Stanley在此處成立他的私人會客室來與城中的名人在此處會面。

 

這種高效率的變身模式雖然未必適合香港各個場館,在香港主要是紅磡體育館和伊利沙伯體育館會採用多用途的方式來營運,其餘的場館大多是專工專責,所以部份場館空置時間頗多。不過,香港的演唱會門票長期供不應求,紅磡體育館更是一眾歌星兵家必爭之地,而且近年一些話劇例如黃子華與林海峰合演的話劇—《愛我別走》更是一票難求,所以一些藝術表演,其實是甚具商業價值,亦可以為場館帶來可觀的收入。

 

一些香港藝術活動是極具歷史和藝術意義如粵劇或舞蹈表演,均屬於小眾的活動,所以入場人數不會太多,而門票價格也不會提高 ,所以很難做到自給自足,需要長期接受政府資助。

除了依靠政府的資助之外,我們可否通過另類的管理來幫補這些值得保存的小眾藝術活動呢?

 

香港其實有不少教會、商業團體、大學、補習社、成人教育中心都會不時舉行一些大型活動,它們大都主要在酒店宴會廳處進行,但是這個營運方式確實一點也不少。萬一遇上長假期前後的高峰期,一些大型宴會廳更是供不應求,因此可否考慮將這些劇院或多用途場館的空置時段來租用給這些團體來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呢?

 

例如香港很多劇場在白天時是沒有任何表演的,所以有很多時間是長期空置,假若這些場館的裝飾、燈光、音響設備甚至座位編排能像麥迪遜廣場般及時變身,這便能讓不同機構在白天時間去進行不同的商業和宗教活動,而晚間便進行一些藝術表演,這樣便為一些場館帶來更穩定和多元化的收入。假若這個模式能運作成功,這些場館便有額外的資源在場租上來幫補一些小眾的藝術活動,讓他們可以更容易地在香港繼續薪火相傳下去。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